名校联盟免费文化海报库
面对教育
  1. 孩子说谎,不代表他主观上有欺骗的意愿,而是一种客观的自我保护意识,需要纠正,但也不代表人格上的堕落;孩子报喜不报忧,并不说明他有虚荣的心态,那是在潜意识上不愿承认自己是差的,应该引导,但也不代表性格的扭曲。我们未必能准确的捕捉到孩子们的心理,但以成年的心态套用,必然导致错误的判断。

  2. 兴趣教育与素质教育不能混为一谈,前者是娱乐为主的曲线教育手段,后者则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。一个不学数理化的绘画者、一个不通语文历史的数学研究者、一个不懂音乐美术的科学工作者,最多是个想象力较强的匠人。琴棋书画是将人的感受、思考、表达、执行合一基本功训练,不必精通,但应涉猎和坚持。

  3. 所谓快乐教育的意义,其核心不该是"孩子快乐的接受教育"。被教育者能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,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内心啊!即使成年人也很难做到。所以,快乐教育的核心意义,应该是"快乐的去教育孩子",一个"驯兽师"般的老师,无论手中的糖果多么诱人,在孩子们的心里也永远充斥的是"畏惧"。

  4. 不少家长因怕影响孩子的视力及安全的角度,禁止孩子使用电脑,这是有误区的。即使再好的事物,超限度体验都会带来负面效果。21世纪是是互联网的时代,我们不该杜绝孩子与电脑之间的接触,而是应该把握好,如何让孩子科学的、健康的使用电脑。设置禁区,只会激发孩子神秘感,产生更强的探索欲,而降低了免疫力,一旦有机会触及,更易失控。

  5. 重视孩子的天分: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分,教育应注重纵向比较,关注孩子的自身成长过程!而不是横向比较,拿孩子之间暂时的差距做定义性的对比参考。这样才能扬长避短,让孩子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,那才是他们未来立足于社会之本,绝不能妄想将孩子的弱势转化为优势,那将会完全泯灭孩子独有的天分。

  6. 挖掘孩子的天赋:"因材施教"虽出自2500年前的论语,但其对教育精辟而又辩证的表述至今无以超越。教育应该分基础教育和才智教育,基础教育的深度应有上限,而才智教育才能真正激发每个孩子的特性,是他们未来生存立足之本。如果基础教育失去了上限,必然挤压才智教育的空间,牺牲了孩子们的天赋。

  7. 培养孩子的理想:理想教育,才是教育的重点。理想不是幸福、不是权力和地位、不来自家长的诱导、更不是外界的赞誉、羡慕的目光、优雅的生活......!理想是发自内心的自我实现,是由热爱转化而来的激情以及不折不挠的精神,家长的教育应不断的帮助孩子去发现自己的理想,并帮助他们打好基础。而这一切,都和考分毫无关系。

  8. 近代大学是为了适应工业化时代的劳动需求而应运而生的,批量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机构,所以大学生才弥足珍贵。而到了21世纪,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,个人的创造力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,我们的教育应该由上世纪的工业化人才培养转向信息化人才的培养,这时,素质教育必将成为开发创造力的核心手段。